來美念 MBA 後,談判卻變成重要的大哉問。學校有好幾堂課教商場談判,就業中心教職場談判,推薦的書是華頓商學院的談判課,連畢業後的校友座談也還是回歸談判。雖然各國 negotiation 風情不同,美國用的談判技巧在老中面前不一定管用;但對於國際學生而言,想留美或在美商公司工作的,談判是門值得花心思學的課。
自己所學到最實用的兩個談判原則
- 其一是要有明確的目標
- 其二是知道要交換甚麼東西。
- 不要隨便妥協於旁邊花花草草的概念
例如今天明明想跟老闆提加薪,家裡孩子嗷嗷待哺。但最後卻因為老闆笑瞇瞇地拍拍甲的肩膀,請他吃飯,肯定他的存在;他就眼眶一紅地覺得真是知我者老闆也而罷了
要發掘
- 交換甚麼東西的狀況下
- 大家的利益可以極大化
除非偷拐搶騙、供需失衡;我們常藉由交換(隱形)條件來談判。用錢買東西、用時間討價還價、用自己的價值換取一份薪水
亞洲人
- 講人情是個談判的特點
- 交換的隱形條件中
- 關係 -信任 -及面子
佔了很重的比例。有時真要談不攏,人情還是挺好使上力的。
有點關係、給點面子,大家較好做事。更有趣的是敬長文化:
談不成的事,拜託一下、叫一聲哥哥姐姐、認一個乾爹就前進了一半。
老美或老歐當然也講關係、講人情;但要爭取的比較不會因為給面子作罷,談生意也較重誰能帶來最多價值
工作上由於關係不會混得太複雜(同事是同事,朋友是朋友),談判比較大的比例能就事論事。
我第一份工作在台灣的美商公司當業務,當我完全用公司教的那套行事,客戶還是不大鳥我。但當我開始講台語,陪老闆喝茶認真聽他講自己豐功偉業一小時;我的業績就起飛了。
現在的我在美國公司做國際行銷,談判技巧各自南轅北轍
- 亞洲客戶一如往昔地要投入時間、有點感情,
- 新加坡香港這種頭腦很清楚的談判也比較西化
- 俄語系的只要不想談的,總是一句 " We will do it tomorrow. " 地打槍(他們講 today 指現在,tomorrow 指未來,或永遠不會發生)
- 歐洲客戶談判分地區,要馬廢話不多、時間到談不攏就拉倒
- 要馬廢話很多,談到下個月還是原地踏步
- 澳洲客戶爽朗直接,要甚麼就直說
當然這一切都是我以偏概全地看世界,談判沒有甚麼絕對。尤其要能拿捏每個人交換甚麼東西能皆大歡喜時,更是需要時間經驗去揣摩。
最容易談判的狀態仍是
- 在 bargaining power 很強的時候
這種時候,就算不知何謂談判,還是能糊里糊塗地談判成功
某朋友有個黃金 PM 背景(resume is golden:很好的履歷)
他先拿到某 F 科技公司的 offer,但同時也正面試公司 A。他兩個都喜歡,想等面試完再說;於是跟 F 說想等面完 A 再決定。F 聽完立刻加碼薪水,請他務必考慮此工作。等他拿到 A 的 offer 時,F 大驚,又立刻上調薪資福利,以 A 望塵莫及的薪資勝出。朋友從頭到尾沒提半次錢,但被大把鈔票往身上砸,也只能被迫接受。
我自己拿到現在這工作的 offer 時,驚訝地發現自己職稱竟被直接加一級,待遇自然比原先的好點。於是我目標專一地爭取能晚點上班(加上同時在面試另一間公司)。
我一通電話給小老闆,希望他讓我晚點上班,剩下的我就不廢話了。
小老闆說再想想。但大老闆打回來賊賊地笑:" It's good to be wanted right......? 快決定吧!為了你,我把剩下的人都冷凍起來了"。
嗅到一股威脅的我,隔天就說好吧我去上班了。因為之前已經說不廢話了,我耿直地也就沒多加談判。
兩個禮拜前出差時,跟當初面試我的其中一個老闆聊天。
我:欸你們那時真的有很多人在等我這位子嗎? 他疑惑地看著我:沒有啊,我們那時候這個位子找了好久,不然幹嘛給你直接加一級。
我:...... (我的談判技巧還是太嫩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