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History
30 lines (16 loc) · 2.16 KB

README.md

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

30 lines (16 loc) · 2.16 KB

背景

对开发来说,我们时常需要处理不同bug,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便是crash。 对线上的crash来说,我们有fabric等工具会采集到crash。而在开发阶段,我们也经常会遇到项目发生异常crash。如下图:

Lark20181215-144430

图示的crash,并没有很好的符号化,因为是异常,此时 bt的线程堆栈也失去了现场。而且,对于开发调试阶段的crash,一般来说线上也不会采集(不应该采集),所以从线上查看开发阶段的crash也是不可能的。

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下面几种方式:

1. 开发阶段发现的异常,重启并打异常断点来定位问题:

这种做法,对于必现的crash,是有效的方式。但是程序的运行环境时常是复杂的,有许多问题,只是偶现和难以复现的,重启不一定能很好复现bug, 因此这种做法存在丢失现场的问题,并不推荐

2. 根据console的log,使用di -s <address>来查看堆栈

项目遇到异常crash,在真机调试的环境中,console给出的log并不是很友好, 这也是RD使用方式1来解决问题的原因。first throw stack()里是异常的callstack, 使用真机开发时,这里往往是一堆内存地址,对这里的地址使用 di -s <address>可以看到这个地址下的汇编,以及所在方法,如图:Lark20181215-144442

然而,这种方式比较繁琐,需要逐个尝试

3. 在2的基础上,用工具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

对于2的方式,可以更进一步,把重复的劳动工具化,于是我写了个lldb 命令symbolic来做这个事情。

使用方式是,安装chisel, 并将该脚本放在/usr/local/opt/chisel/libexec/commands目录下。从此lldb命令里多了symbolic, 使用时将要符号化的地址传入便可以,如图:

Lark20181215-144457

有了符号化信息,很容易看出appdelegate.m:68行的位置发生了异常。

Lark20181215-144502